十周年系友专栏丨关浩延:步履之间,问道从容
Body
十年,是光阴促成的诗行,是文珠与每一位学子的“双向奔赴”。在中文系(珠海)成立十周年之际,我们循着时间的回声,走进一段段系友的故事。他们从这里出发,将文珠的记忆收藏进人生的行囊——远行、扎根、生长,在各自的天地里熠熠生辉。
本期嘉宾
关浩延,男,中文系(珠海)2019级本科生。目前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。平时会被读文献折磨得死去活来,但也喜欢在午后喝一杯奶茶随机抽取好电影开始享受。

一、转折之处,学路自明
前段时间,我刚提交了硕士毕业论文,并将于明年一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。恰逢此过渡的闲暇时刻,我收到了建系十周年的邀约,平日写惯了追求逻辑、客观与事实的学术论文,突然要写一些相当情感化的文字,一时之间思绪万千,欲说还休。
回溯过往,走上学术道路并非我最初的规划。大学前半段,我并无亮眼的表现,更多是随波逐流,缺乏清晰的方向与动力。直到大三,尝试了几类不同的工作后,逐渐感知到的社会压力让我意识到必须做出选择。于是我开始认真对待学业,尝试各类新事物,努力迈出舒适区。
大三大四时,我的成绩有了显著提升。更要感谢本科论文导师洪晓纯老师、系主任朱老师以及几位行政老师的鼓励,让我逐步建立起自信。在此,再次表达对几位老师的由衷感激。
最终,我独立完成了留学申请,同时被剑桥大学电影研究硕士与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硕士(研究型)录取。这一结果,让我彻底坚定了走学术道路的决心,也让我机缘巧合走到今天。
二、文珠视野,铺路远方
对于文珠,我怀有很深的感情。这里是我学术道路上一个极佳的起点。老师们不仅学识渊博,更以耐心引导、全力支持每一位学生。正是当初老师们的肯定与帮助,让我能够坚定地走下去。
文珠的学术视野十分开阔。尤其是朱老师所倡导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方向,我认为是一大特色与优势。它让本科生大多具备全球华语文学的视野,而非仅局限于中国大陆文学。无论未来走向何方,这样的视野都大有裨益——若有志于学术,能拓宽研究格局;若选择就业,对海外华人的了解也有助于进入外企、外交部门或侨务机构。
三、锚定方向,笃定前行
在我看来,本科阶段或毕业之际“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”至关重要。走到博士阶段,我越发体会到选择所带来的沉没成本不容小觑。
若决心走学术道路,必须大量阅读专业文献,在某一方向深耕细作,同时积极参与海内外学术会议,与同行交流切磋。反之,若选择就业,则需投入大量时间备考或实习。二者很难兼顾,若中途转向,从功利角度看往往得不偿失——学术会议对求职帮助有限,实习经历对申博亦作用不大。不过,文珠所提供的平台是具有“兜底”能力的,因此不必过度焦虑,但务必尽早思考、尽早抉择。
四、休整之间,寻一份从容
目前我正处于学业之间的过渡期,等待明年年初博士入学。硕士阶段压力不小,既要为申博做准备,也需维持良好的成绩与学习状态。眼下这段时间,我更希望探索一种既能持续学习、也能适度放松的生活方式,为接下来的博士生涯积蓄能量。
五、心之所系,行之所往
在文珠的四年,是我非常快乐和美好的时光。我会永远怀念在中珠的这段岁月。衷心祝愿文珠发展越来越好,也希望各位师妹师弟前程似锦,无论在何方,都能怀揣文珠所赋予的视野与底气,从容远行。